春水堂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於去年連續發表了4張廣告稿,引起話題。今年我們將這些成果報名參加『第33屆時報華文廣告金像獎』,初步入圍名單結果公佈了....名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入圍已經對我們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各項類別金獎與年度最佳金獎將於12/15頒獎典禮亮眼揭曉,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第三十三屆時報華文廣告金像獎
http://www.timesawards.com/2010tapaa/
雖然是感傷的消息,
還是得告訴各位朋友們,
春水堂環球店(板橋環球購物中心4F)即將約滿到期,
十二月十號星期五就要和大家告別了,
喜歡春水堂環球店的朋友們,
這個星期仍然歡迎您們來用餐哦~!!
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鄭清文作品-清明時節》
吳念真與鄭清文的攜手合作
透過舞台呈現台灣當代文學特別的生命力
將女性遭遇婚變後的掙扎與痛苦
重新認識婚姻與自我解放的過程做了深刻與動人的描述
也將文學的細膩感具體呈現在舞台上......
更多劇情介紹請上:http://www.greenray.org.tw/cm/title.html
春水堂人文茶館邀請大家一起邊
看好戲 邊喝茶喝咖啡憑《清明時節》票根
憑《清明時節》票根,可享有專屬優惠 珍珠奶茶買一送一
http://www.greenray.org.tw/cm/film.html
時間:2010.12.3 ~ 2010.12.5
地點: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原台中酒廠)
聯絡電話:04-22544729
售票資訊請洽:
主辦:中華茶聯台中分會
春水堂劉漢介 走不同的路 | ||
| ||
知名的珍珠奶茶創始店、台中春水堂負責人劉漢介今年初剛打贏了一宗官司,確立他是「珍珠奶茶」的創始人。他感嘆「贏了官司、輸了朋友」,但沒有後悔,因為他更重視事實。 官司起源,是幾年前劉漢介曾在「春水堂茶訊」中表示,茶坊在1987年把粉圓加入奶茶,翰林堂負責人涂宗興也前來觀摩,回台南後把傳統茶館改成冷飲店。這篇報導被涂宗興認為會誤導消費者,誤認翰林堂的珍珠奶茶剽竊春水堂,因而控告劉漢介妨害名譽;法院最後判劉漢介勝訴。 劉漢介進入喝茶天地,是由當醫生的父親領進門。開診所的父親喜歡喝茶,加上中南部生活的悠閒步調,培養出他對品茶的獨特心得。他不想接手家中的診所,反而去學商,大學畢業後,他做過一陣子公務員,後來因為不喜歡單調的生活,決定創業賣茶飲。 剛開始春水堂只有幾種單調的紅茶、綠茶口味,有一天他在茶裡「隨便加點東西看看」,把想得到的東西都加進去,機緣湊巧發現珍珠奶茶有口感、又有嚼感,於是推出這款新產品。 他笑說,剛開始推出時,所有茶飲同業都說他「亂賣一通」,賭他一定賣不好;但喜歡嘗新、冒險的台中消費者給他最好的支持,春水堂的珍珠奶茶一炮而紅,從北到南紛紛賣起來,甚至賣到美國去。 即使珍珠奶茶引爆熱潮,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步調,一開始慢慢做,有多的錢就投資、繼續發展,春水堂直到第十年才開始賺錢。現在同業紛紛到大陸設點開店,甚至獲得國際創投資金挹注,劉漢介也不動心。 他說,想在台灣開到40家店後,有完整的系統及人才,才到大陸去發展;在台灣現在只有27家店,顯示他還有很多可做的空間。 他愛惜羽毛,不只展現在對海外市場的謹慎,連台灣本地開店也很謹慎。他與新光三越合作在百貨公司內開店,起自於新光三越執行副總吳昕陽多年前喝過春水堂珍珠奶茶,覺得實在好喝,因此親自上門,請劉漢介到當時正要開店的台北信義新天地A9店設點。 沒想到劉漢介當下拒絕,覺得在百貨公司內開店,環境無法控制,沒把握作好;結果吳昕陽更堅持,每天到店裡喝茶,連喝一個月,終於說動劉漢介到A9開店。 劉漢介不接家業,當醫生的老爸很感嘆「賣冰水這麼累,卻不當醫生」;不過劉漢介自有想法。他說,其實醫生壓力非常大,從小看爸爸辛苦看診,自己生病都沒時間休息,脾氣、健康都變差,讓他決心走不同的路。 【2010/09/14 聯合報】 @ http://udn.com/ |
筆者的父親出生於一九一二年,從一九四九年開始喝凍頂茶,茶齡約六十年,是中年部的飲茶文人,在我孩童時期即看他泡茶,他終其一生(1912~2006)都不曾改變過茶具:不鏽鋼盤、標準朱泥壼、開片哥窯茶船、白瓷杯,但是卻不曾使用過茶盅。
茶盅的出現,應在人們開始講究泡茶法之後。一九八一年,陸羽茶藝中心開創了台灣第一家商業茶藝教學中心,所有泡茶器具一應俱全,從插電的燒水器到可以推動 的茶車,茶盅的印象是有蓋無耳的造型,
較之一九八○年蓮子萱圖版所使用的鶯歌粗陶,灌漿茶盅精緻許多,
可以解謮:七○代,茶下盅正式浮上檯面。
我父親告訴我,關公巡城是在刮除水漬,韓信點兵是在均勻茶湯,所有的用心和專注都在這兩個階段看見表情,賓客都在這個時候停止喧嘩,靜待一杯甘露到手,這 是值得期待的一刻,也是泡茶的最佳氛圍。裝滿茶湯的小杯子被分送到面前,雖或不盡相同的一個杯,代表的卻是熱鬧和慇勤。這是老人茶的重要元素。
有了茶盅後,泡茶稍有改變了,「刻」的一聲茶壼被埋進了深坑,
看不見湯色,主人鬆懈下來了,沒有以往專注,利用時間交談或剔牙。分出的茶湯濃一致,很機 器,缺少手工感,溫度也降低了,看不見騰騰熱煙,許多人感覺便捷,給它一個新名「公道杯」,一九八○年後,各形各式的新茶器爬滿了桌面,有耳無耳、有釉無釉,代表新一代的茶具面相。
父親晚年也開始使用公道杯,老人晚年變懶了,泡茶沒那麼專注。嫌新湯燙嘴,熟杯燙手,茶盅剛好解決這個難題。
一九八二年在日本京都看不見煎茶道中有公道 杯,二○○六年重返,
卻發現很多合掌的茶盅,是在接績第二湯時,不必將杯收回所用。難道,人同此心,還是日本人不滿意台灣的茶盅而將它改良了。有趣的是, 台灣的茶盅一定是全滿,日人則是半滿或是僅三分之一。
在從事茶的推廣工作中,重要的是要教會泡茶,在教學前,一定要先整合泡法,年輕時學會了潮州、詔安、安溪、及宜興式泡法,也曾四處賣藝,然而總覺得心虛, 為何材料總是老茶、劣茶?新茶以及體積較膨鬆的茶呢?於是整合了四種泡茶法,從內部教育訓練開始。四種泡法中,普洱煮茶法、文人茶大壼大杯法較不具舞台性格,陳年焙火的工夫茶法及雙杯式高山茶法,較適表演。
在設計茶具的時候,茶盅僅放在陳年或焙火茶的工夫茶具當中,角色功能如「儲方」杯,雙杯式中的聞香杯,因性格強烈,所以定位相當清楚,並沒有與茶盅重覆使 用,聞香杯在安溪式泡法中,代表了壼和杯的使用者角色,傳遞熱湯後,確定被聞香,冬日時,也扮演著暖手的角色。聞香、觀色、品味,現被確定為高山茶法的三 階段,盅的功能也暫時被排除,僅被定位在降溫或二湯接力時使用。
這是一件滿有意思的茶具,居然因功能而被人格化。許多處事周全,
善於調解的人被尊稱公道伯。茶壼被注水後,茶湯濃淡不一,上下有別,須要被均勻分配,點兵 的技巧即用在分配茶湯,少了觀賞壼流的參與、執壼不必那麼專注,對於一個氣氛完整的茶會加分還是減分,想必見仁見智。
我不但接受各種造型的茶盅,我還滿喜歡玻璃茶盅,透過它,普洱的湯色顯得更艷紅了,但是我仍要求,這只是居家服,外出時一定還是得穿正裝。
本文作者為春水堂/甘侯
發表於 普洱壼藝 第二十五期 20080515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