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泡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泡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我在,春水堂創始店的那些日子-上集



施玉肖  「春水堂創始店始終閃著昏黃但堅定的光,照耀在四維街上。」

/黃雅婷

施玉肖,在春水堂服務已近三十載,就學時念的是電子專業,卻在春水堂找到自己終生的志業。她是春水堂創始店的前店長,對於春水堂創始店有著很深的情感依戀,她期待春水堂創始店能讓更多人發現到台中庶民文化、小吃文化的美。

這天,筆者與春水堂國美店的玉肖店長約在台中國立美術館下凹庭園處。遠遠的,就看到玉肖店長親切微笑的站在店門口,招呼我來看看甫剛盛開的荷花,讚嘆生命的芬芳溫暖。

這裡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是我人生的啟蒙,我也是在這裡決定了我的終生志業。

「我念書的時候,是讀電子科的,所以打工時是去電子公司上班,一畢業也就進入電子公司工作,一切都看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內心知道自己不是很開心。」玉肖店長引領我進到春水堂國美店隔壁的秋山堂喝茶,一邊熟練的泡茶一邊回想從前。「我發現自己在電子公司上班時,因為大多數時間只能接觸內部員工和機器,鮮少與外部的人來往,生活圈比較封閉,生活環境也比較侷限,所以做一陣子之後開始認真的思考我的人生。」玉肖店長邊微笑邊說,「我從小就喜歡聽國樂,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需要常常招待來家裡的客人喝茶,所以我也喜歡喝茶。」因此,玉肖店長就此展開了自己與春水堂的緣份,「一開始進到春水堂時,我是直接在地下室的木犀堂工作,也就是專門服務小壺泡茶的環境,在裡面工作整個人都顯得十分美麗、優雅、緩慢。」玉肖店長燦爛的笑著說,「這裡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是我人生的啟蒙,我也是在這裡決定了我的終生志業。」

民國77~79年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日子,當時春水堂創始店的營業狀況非常好,絡繹不絕的人潮,可說就像春水一樣川流不息。「當時的我好快樂,因為創辦人的美學概念和堅持、主管的身教,讓我學到了何謂花藝、何謂茶道、何謂認真。記憶最深刻的是我19歲生日那天,創辦人偕同夫人,一起為我慶生。我們也常常在打烊之後一同吃消夜,創辦人和其他同事也會光臨我那小小的租屋房間吃火鍋。」說到這,玉肖店長開心的笑了起來,「就連放假,我都還是帶著一本書去春水堂創始店,選個位置坐在那裡靜靜的看書,一整天都不會膩。」

春水堂創始店和客人之間彷彿生命共同體般,已經依偎在一起無法分開了。

「而後,在民國94年至100年間,我擔任春水堂創始店的店長。當時的四維街已漸漸蕭條,以往榮景不復存在。」玉肖店長此時彷彿跌入時光隧道中,表情十分認真。「但幸運的是,創始店永遠有那群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的老顧客,他們永遠不放棄這家店,反倒一直跟我們說,希望創始店永遠不要收起來。因為我們就像四維街上的那盞明燈,是他們在成長時期的精神寄託。因為有創始店,就像那個年代曾經存在的證據一樣,是對過去時光的紀念。」

擔任春水堂創始店店長的那些時光中,對於玉肖店長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921大地震的那幾天。「921大地震的那些日子,因為停電、電話不通的關係,台中市幾乎沒有店家營業。四維街上更彷彿無人小鎮一樣,到了晚上就黑壓壓的一片。但是我們堅持要點蠟燭、將桌椅搬到戶外,繼續供應茶飲給客人。」玉肖店長此時停住,喝了一口茶,接著繼續說,「那幾天陸陸續續有客人跟我們說:好險好險!還有春水堂創始店開著,要不然我已經習慣每天來喝茶吃茶點了,沒有你們,我們該怎麼辦?」說到這裡,玉肖店長微微露出笑容,「我常常以為自己做的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透過顧客的回應,我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麼能夠帶給別人幸福、溫暖的感受。春水堂創始店存在的意義,好像不只是單純滿足果腹之欲的生理需求,而是能夠提供他人在精神面的安全感。春水堂創始店和客人之間彷彿生命共同體般,已經依偎在一起無法分開了。」

相伴相知相惜。

春水堂創始店,這個小而溫馨的店,曾經是春水堂老顧客和老員工關於那個年代的記憶。「其實對我來說,聽到春水堂創始店將要重新整修開幕時,實在是非常開心期待。」玉肖店長此時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前方,「這裡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說的地方,無論對於老員工或老顧客來說,都是值得尋根的地方。我期望,關於春水堂創始店的計畫,投入進去的並非只有春水堂創始店的員工,而是全台灣春水堂的夥伴,以及全台灣熱愛春水堂的茶友們。」

「相伴相知相惜」是最後玉肖店長送給春水堂所有夥伴的一句話,無論是對身邊的同仁、對顧客、對這家店,都必須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個時光。從那個年代的時髦標記,到這個年代的含蓄情感,因為有不離不棄的顧客和夥伴,春水堂創始店方能始終閃著昏黃但堅定的光,照耀在四維街上。


如果您喜歡以上文章內容,請在最上面的標題下幫我們按個讚或分享喔!謝謝。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我最熟悉的味道-春水堂四維店 下集


邱維堂  「有人在轉角遇上愛,而我在轉向的颱風天發現了自己對春水堂四維店的真愛。」

/黃雅婷

一個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在春水堂四維店進進出出,每到周末,最期待的就是到春水堂吃早餐,有時甚至可以一天去三次春水堂,數十年來如一日。他,就是今天我要訪問的對象,邱維堂先生,而四維店裡的夥伴們都稱他為「邱哥哥」。


「現在台中最熱門的街道為草悟道;15年前台中年輕人喜愛群聚的地方為精明一街;而30年前,台中最受歡迎、最時髦的地方就是『泡沫紅茶一條街-四維街』。」邱哥哥一開口描述這段台中演進歷史,就立刻讓人彷彿乘著時光機般,穿梭回到過去台中四維街那段曾經閃耀的榮景。

當年,邱哥哥的媽媽(店員們總是稱呼她為邱媽媽)在春水堂四維店隔壁的YMCA跳韻律舞,但只跳了半年,在春水堂喝茶,卻一喝就是三十年。邱媽媽喜歡與四維店的店員們以及同樣是春水堂忠實茶友的婆婆媽媽們交朋友,連帶的也感染了邱哥哥對於春水堂那段無法切割的牽絆。

春水堂至今在茶飲點單上還堅持留有一席之地給文人茶系列產品,正是一種不忘本、回歸這塊土地真誠樸實的情懷。

「有人在轉角遇上愛,而我在轉向的颱風天發現了自己對春水堂四維店的真愛。」邱哥哥感性的說。「我還記得那天,是個風雨交加的清晨,我與家人依照慣例來春水堂吃早餐。當然,颱風天客人一定會較少,所以我們是店裡的第一組客人。一進到店裡,聽到熟悉的一聲『歡迎光臨』,我還記得店員那熱情的微笑,與外面狂風暴雨的景象恰恰相反,讓人感到非常安心。我想,我就是那個時候愛上了春水堂的吧。」說到這裡,邱哥哥臉上堆滿了笑容。

對邱哥哥來說,春水堂的魅力在於其展現且代表了台中另類的優質文化。「找茶的台中人」可以說是所有台中人的共同特質,而四維店的前身「陽羨茶行」,店名取的有畫面、有文化素養,是個相較於其他茶館來說,更具人情味的地方。「邱媽媽喜歡跟這裡的店員交朋友,也喜歡跟店內同樣是喝茶喝了三十年的其他婆婆媽媽們交朋友,在四維店這裡,徹底展現了台中的小鎮文化,也有『家』的感覺,提供人們在忙碌與休憩當中,取得平衡。」

嚴長壽先生曾經說過,誠品、鼎泰豐與春水堂可以代表台灣的飲食文化,是將台灣推銷到全世界的重要利器。而邱哥哥認為,文化的養成是需要環境與時間的,所以春水堂正正說明了台灣茶香文化是由一條不到100公尺的街道發展出來,且經過長時間發酵的。對他來說,春水堂至今在茶飲點單上還堅持留有一席之地給文人茶系列產品,正是一種不忘本、回歸這塊土地真誠樸實的情懷。而他,最喜歡帶著自己的外國友人們,來到這個讓他引以為傲的環境與場所,讓外國朋友體會到台灣庶民生活文化。「這些,都會成為五十年後台灣歷史的一部份,代表了這個年代人成長的故事。」邱哥哥認真的訴說著。

全家不是我家,四維街才是我第二個家。中信銀不是family,四維街春水堂才是We are family

「春水堂四維店的顧客結構與其它店相當不同,週末是『家庭時光』,平常日是『婆婆媽媽時光』。在這裡,大家可以『以茶會友』,從彼此陌生,到漸漸熟悉,最後成為朋友。而婆婆媽媽們還會每天點名,看看朋友中誰今天缺席了,這其中偶爾還夾雜著些許溫馨的小城八卦。」邱哥哥大笑著說。

當然,同樣的,邱哥哥也認為四維店的員工們必須擁有「特別」的本領。「例如像是新人必須認識的老顧客名單、必讀的食譜、及獨特的應對方式。」邱哥哥如數家珍的接著說,「像是你必須知道甚麼是『阮媽老樣子的茶』、甚麼是『邱媽媽的蘿蔔糕』、甚麼是『邱哥哥的玫瑰麵包』,及甚麼是『邱姐姐的檸檬紅茶和20歲的茶香煎蛋』!」邱哥哥興奮的說。「四維店的每個老顧客都有自己喜歡的茶食或茶飲,但我們對於這些茶食與茶飲內容又有特別的要求,所以這裡的員工真是相當不簡單!」聽到這裡,我真是由衷的佩服四維店的每位夥伴,竟都是如此用心的對待每位顧客。

「其實,我在四維店喝茶已經喝了二十幾年,當然這中間輪調過幾個不同的店長,也帶領了不同風格的四維店。不同年代的店長看著四維街的興衰歷史,從繁盛到衰退,以至於現在的平靜,這些都會沉澱為所有店長共同的回憶,更能展現這家店的獨特風韻。」邱哥哥接著認真的說,「在這家店裡,開心的事情都會記得,但不開心的事情,就用一壺茶香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復笑談中。」

邱哥哥認為四維店就像是自己的第二個家,他建議所有即將上任其他分店的新店長們都可以到春水堂四維店實習三個月,貼近每位老顧客,了解老顧客的想法,體會春水堂的深度文化。「全家不是我家,四維街才是我第二個家。中信銀不是family,四維街春水堂才是We are family。」邱哥哥此時造起了這個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上下對聯,讓我們這個訪談突然輕鬆活潑起來。

這其中,讓我吃驚的是,邱哥哥在春水堂最喜歡喝的茶飲和茶食,還有分成四維店限定款與春水堂限定款,且他對於餐點的搭配還很有自己的一套概念。例如他喜歡四維店限定的珍珠茉奶,因為茉香的味道較難拿捏,要泡出好喝的茉香奶茶更是困難,「但我在這裡喝到的茉奶是有生命力的,茶與香可以互相平衡,甜味苦味恰到好處。」邱哥哥頗有研究的說,「而我最喜歡的春水堂限定款茶飲是『翡翠香柚』,柚子可以平衡綠茶的苦澀味,相當搭配。而其它像是四維店的蘿蔔糕,煎的外酥內軟,因此成為我最愛的茶點。而春水堂的鐵觀音茶糕因為有茉香韻味,配淡茶剛剛好;玫瑰麵包的神奇玫瑰醬及不過於焦熟的麵包,就像是哈利遇上莎莉般,有特別的化學作用;而摩奇麵包的紅豆與麻糬Q彈有韌性,份量3~4個人吃剛剛好,冷熱茶飲皆適合一起享用,相當百搭。」一說到茶飲與茶食,邱哥哥的眼睛裡閃閃發光著,彷彿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呢!

「最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喝的出今天的茶是店長泡的,還是其他員工泡的,以及泡的人當下的心情呢!」邱哥哥先生驕傲的說。而我實在感到不可思議,這要花多少時間的品嚐、多少功夫的體會,才能夠擁有像這樣達人級的味蕾阿!

對我來說,春水堂其實就是我這位異鄉遊子永遠的鄉愁。

「世界上那麼多不同的知名飲料,而珍珠奶茶就在這之中占有一席相當重要的地位,她代表著另類的台灣茶香文化,讓茶文化不只停留在老人泡茶的時代,更富有創意新時代的使命。」另外,邱哥哥也給予了春水堂一些來自顧客最真心的建議。他認為四維店的裝潢可以留下更多舊有的歷史遺跡,讓「創始店」的特色更加明顯,且讓老顧客們能夠「憶當年」。他也建議所有春水堂的工作夥伴們都要多一些「真摯」的微笑。「微笑不僅代表著一個人對於工作崗位的敬業,還能顯現出你熱愛工作的心。」這時,邱哥哥不禁又幽默的造了四句對聯,「皮笑肉不笑,不如不要笑。專業的微笑,是訓練有素的服務。會心的微笑,是令人難忘的服務。祝福的微笑,是令人感動的回憶。」

「對我來說,春水堂其實就是我這位異鄉遊子永遠的鄉愁。」邱哥哥若有所思的這麼說著。「我曾經在日本念過書,也曾經至中國大陸工作過,我很能體會異鄉遊子思鄉情切的心理。相信不只我一個人而已,其他在外地念書、工作、生活的台灣人,對於台灣最深的牽絆,除了家人與這塊土地之外,應該就是台灣的家鄉味了吧!」

其實,邱媽媽與春水堂的牽絆,也是如此濃厚的呢!據邱哥哥轉述邱媽媽的話,她可以一天沒看到邱爸爸沒關係,但不能一天沒來春水堂。邱媽媽就連出國前也要到春水堂桃二航店喝杯茶才肯離開,「我媽媽簡直是每天來上班打卡,春水堂真應該頒個全勤獎給我媽媽!」我們聊到這,不禁不約而同的大笑了起來。

「我相當欣賞日本人『一期一會』的精神,用一生只服務一次的心態來對待每位老顧客與新朋友,而這也正是春水堂四維店同樣給我的感覺。」高品質的茶飲、溫暖的人情味以及推廣台灣文化等三大特色,讓春水堂成為邱哥哥從小到大最深的回憶。「珍珠奶茶王國是台灣,珍珠奶茶的故鄉在台中,而春水堂四維店是孕育珍奶的母親。」最後,邱哥哥下了一個如此有力度的評論,為這段訪談畫下了完美的句點。但春水堂與邱哥哥先生一家人的緣分,將會繼續保持著逗點的狀態,見證每一段我們之間的美好歷史。

如果您喜歡以上文章內容,請在最上面的標題下幫我們按個讚或分享喔!謝謝。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熱情‧夢想‧畢業季 春水堂背後的那些人


林佩琪  挫折與機會是一體的,多方嘗試,尋找自己

/黃雅婷

在追尋真我的這段時間內,花費了林佩琪很長的青春歲月。曾經換過十次以上的工作,最後選擇在春水堂落腳生根,因為是喜歡的事情,所以更容易讓人看到自己的專注與認真,再苦她也甘願。


五月底的初夏,台中的空氣凝著悶熱,太陽大到讓人睜不開眼睛。一踏進春水堂經國店,迎面而來的是親切有禮的服務人員們,今天專訪的對象「林佩琪」就在吧台後方忙進忙出的,卻依然熱情開朗的叫著我的名字,並招呼我一杯冰涼消暑的招牌紅茶。

私底下,同事們喜歡稱呼她「佩琪姐」。對外總是滿面春風、個性爽朗又熱情的佩琪姐,目前在春水堂經國店擔任副店長的職位。「我以前的個性很孤僻、內向,喜歡獨處,你相信嗎?」佩琪姐大笑著對我說。「跟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我以前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曾經有過很長的一段停滯期,白天上班晚上聯誼,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佩琪姐在進入到春水堂之前,曾經換超過10次工作,在學校學的是會計,所以第一份工作理所當然的就成為會計助理,做了一陣子後,發現自己相當不快樂,因為對於數字沒有興趣,也不喜歡按表操課的生活。後來也當過工程公司的業務助理、行政助理、在好樂迪打工、在達美樂當計時人員,當時的佩琪姐不太知道自己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也找不太到自己的興趣。

後來,佩琪姐因緣際會認識一位在工學社賣音響的人,那位男生是個樂在工作的人,很有自己的人生眼界,一步步的規畫並朝向自己已設定好的目標前進,佩琪姐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並佩服與欽羨他能夠對於人生這麼有自己的見解與目標,因此痛定思痛的深省,聽取自己心裡的意見,到底想要成為一位甚麼樣的人。

「雖然我的個性孤僻,但我發現每天只是key文件、做些很例行性的行政事務時,只會讓我更加不快樂。我在達美樂打工的時候,很享受與人相處的時刻,因此我決定接受挑戰,進入服務業工作。」因為喜愛與人接觸、喜歡工作的多面貌與彈性,加上本身對於小壺泡茶有興趣,因此佩琪姐積極的希望進入春水堂服務。

因為我在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更容易讓他人看到我的專注與認真。

「沒想到,這一待就長達近14年了。」佩琪姐微笑著說。「當然,我也曾經感到難以適應、有挫折與困難的時候,但因為我在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更容易讓他人看到我的專注與認真,即使很苦,我也甘願。」

佩琪姐認為這個世界很大,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去去的,她從客人和工作夥伴身上得到新鮮感。「我從主管身上學得經驗與自省,讓我更知道如何以同理心和柔軟的方式對待下屬;我從年輕夥伴身上汲取熱情和創意,讓我對於這個世界總是保持新奇感。」佩琪姐認為在教育新進夥伴時,制式化的流程很容易傳承,但觀念的培養就不易了,她建議年輕人應該要勇敢與主動向外求援,懂得如何問問題,不要總是跳過問題不解決。「現在我最大的成就感來源,就是看到夥伴的成長。」佩琪姐驕傲的對我說。

很多年輕人會煩惱將來出社會後,工作與生活該如何平衡,怎麼樣過日子才是幸福的。對於「平衡」這件事,佩琪姐的定義是「工作與生活必須適度的做分割,有令人享受的生活,才有動力保持熱情於職場上。但有時候公司內部會辦一些活動,這些活動會占掉個人部分的時間,這時候我會將這段時間定義為半工作半生活的休閒嗜好,因為這也是我興趣來源的一部分,所以我能夠將之化成熱情,並投入其中。」此外,「充分授權」這件事也是佩琪姐能夠掌握生活的一個主因。「唯有工作充分授權、信任下屬,才能夠享受生活。」佩琪姐認真的說,「不過,主管也要有肩膀作夥伴的靠山,要充分授權沒錯,但不能甚麼都不管。」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任何階段裡發生的任何事,對你的將來一定都有幫助。

佩琪姐私底下其實是個喜歡獨處、需要有安靜空間的人,她喜歡閱讀、喜歡思考,最崇拜的作家為「白石一文」與「吉本芭娜娜」,她認為從看書這個習慣當中,可以窺得他人的生活方式,讓心靈沉澱,且使內心更為柔軟。「雖然我是個需要有個人空間的人,但我在面對工作上的事務時,皆抱持著不逃避、不退縮、勇敢面對的態度。」佩琪姐若有所思的說,「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我相信,每一個面向全部加起來,才是真正的我。」

最近台灣社會對於「學歷無用論」這件新聞吵得沸沸揚揚,佩琪姐卻認為,重要的不是文憑高不高,而是在你還是學生的時候,是否可以在校園內挖到一些無價之寶,運用較低成本的資源,得到最大的價值。「即使政大博士生去賣雞排那又怎麼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任何階段裡發生的任何事,對你的將來一定都有幫助。誰知道那位政大博士生將來會不會成為賣雞排的龍頭老大呢?不要因為單一事件就覺得學歷無用,或者太看重學歷,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

挫折與機會是一體的,我始終這麼堅信著。

最後,我請佩琪姐對於現在即將要畢業,或者還在學的學子們一些建議,她眼神篤定的說,「值得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只要對自己交代就好,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佩琪姐花了許多年工夫才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所以她也鼓勵年輕人要多方嘗試以尋找自己。但是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要太過絕對與執著,「我喜歡與人接觸、喜歡茶飲文化,但是不可否認的,在處理店務上的事情時,也有些工作是我比較討厭做的,這時候我的選擇是,討厭的事情優先解決掉,不要因為這不是你的興趣,就不要碰它,因為這包含在你選擇的工作內應盡的責任。」

「我很喜歡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說過的一句話: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佩琪姐滿懷自信的說,「找尋真我的這個動作,可能會花費你許多年時間,但是即使失敗了,也要從中學得教訓。挫折與機會是一體的,我始終這麼堅信著。」


佩琪姐熱情的與茶友們互動,現場就充當起攝影師來了呢!

如果您喜歡以上文章內容,請在最上面的標題下幫我們按個讚或分享喔!謝謝。